縱觀目前國內各大股權眾籌平臺,絕大部分都是以TMT領域為主的橫向綜合性網站,平臺發布的生物醫療早期項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乏善可陳,生物醫療領域的創業者似乎并沒有通過股權眾籌這種金融創新真正獲得資本的青睞。
生物醫療領域知名投行三江資本近期宣布成立國內首家生物和醫療產業股權眾籌平臺——“聯投匯”。
股權眾籌近年來作為一種創新的互聯網金融融資渠道,對很多創業者和投資者已不陌生。據統計,自2011年10月首家股權眾籌網站——天使匯在北京誕生以來,短短3年時間,至2014年底國內股權類眾籌平臺已達27家,其中發展較快的有天使匯、原始會、大家投等。股權眾籌已經得到創業者、投資方、傳統股權交易機構以及政府等多方的熱切關注。特別是去年12月《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出爐,該征求意見稿就股權眾籌監管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初步的界定,消除了社會各參與方關于股權眾籌法律風險的疑慮。
但是縱觀目前國內各大股權眾籌平臺,絕大部分都是以TMT領域為主的橫向綜合性網站,平臺發布的生物醫療早期項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乏善可陳,生物醫療領域的創業者似乎并沒有通過股權眾籌這種金融創新真正獲得資本的青睞。
三江資本創始合伙人楊翠華表示:與TMT項目不同,生物和醫療健康產業的早期融資有著很強的特殊性:一是項目篩選:這個產業早期項目風險大,門類多,技術性強,對行業認識和專業判斷力的要求更高。二是項目退出:互聯網企業4-5年可以做成一個上市公司,而對大部分生物醫療企業來說至少8-10年才能形成規模銷售,新藥研發企業周期更長。大多數參與股權眾籌的投資者都難以接受如此長的投資周期。如何縮短周期,提前退出是擺在眾籌平臺面前的一大難點。三是投后管理:這個產業的大部分項目在自我造血前需要持續的外部資源支持及內部管理的提升,如果沒有專業投資方進行投后管理,項目投資的失敗率會非常高。
根據楊翠華的介紹,三江資本正是針對現有股權眾籌平臺的痛點,結合自身的資源和優勢,對常規的眾籌模式進行了一些改良和創新,近期推出了國內首家專注生物和醫療健康的股權眾籌平臺——“聯投匯”。 “聯投匯”采取O2O的“Mini fund”模式,線下流程占了很大比重。項目篩選依托三江早期基金管理的業務團隊,項目領投方來自三江融資顧問業務的長期合作伙伴——以業內頂尖投資機構為主,項目退出主要利用三江投行并購業務平臺的資源。
不過,楊翠華先生也坦言,“聯投匯”對項目和投資方要求都很高,主要還是面對高端投資者, 其本質還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平臺,不是面向大眾投資者的。就生物醫療早期投資的融資規模和風險屬性,楊先生也對普通投資者參與股權眾籌的合適性持審慎態度。
生物和醫療健康產業是否適合股權眾籌?“聯投匯”是否能利用互聯網金融這一創新方式真正推動生物和醫療產業的創業融資?我們拭目以待。
http://www.qmct8.com/     眾籌網全民創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