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灣次經濟圈” 小灣大潛力
三門縣因青蟹而讓大家熟知,其實三門的能源產業也是不容小覷的。三門擁有核電站,此外三門灣沿岸還密布火電、潮汐電、抽水蓄能電、風電等能源產業,加上三門灣另外兩地的寧海和象山,根據整體規劃,海域面積775平方公里的三門灣沿岸,已建、在建和規劃建設的各種電力裝機規模突破3000萬千瓦,超過三峽電站的總裝機容量。
在石油與煤等不可再生能源日漸短缺的今天,環三門灣地區的風能、潮汐能開發異軍突起。2009年5月份,三門健跳港潮汐電站,已與合作方簽訂開發協議。健跳港潮汐電站位于健跳港內沙木渡,規劃容量2萬千瓦,靜態總投資6.8億元,建成后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潮汐能電站。該站屬正規半日潮,港內潮汐較強,平均漲潮潮差和落潮潮差均為4.19米,平均漲潮、落潮歷時均為6小時,是國內目前最優質的潮汐發電站站址之一。
在三門灣,除了海洋漁業、海洋運輸之外,臨港制造、船舶修造、海洋旅游等新興海洋經濟也逐步興起。 2010年7月13日,泗淋鄉硤礁塘造船基地,三門強輝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造的第一艘1.1萬噸油輪如蛟龍入海。硤礁塘造船基地是三門縣四大造船基地之一,三門造船業在短短幾年間,躋身成為三門的支柱產業;這與三門灣北岸的象山造船業發展軌跡極其相似。而造船業在三門灣的發展也并非一枝獨秀,放眼三門灣,包括造船業在內的多種海洋產業正加速走向規模化、集約化。
海洋旅游是三門灣的另一道風景。位于三門濱海新城的游艇俱樂部項目也成了一塊大蛋糕,省內10家上市公司計劃組團投資,將其打造成國內一流的游艇俱樂部綜合體。
推進三門灣區域開發,是浙江省打造海洋經濟強省、臺寧兩市發展海洋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轉型升級的客觀需要,是推進區域統籌協調發展的客觀需要。“三門灣次經濟圈”將會見證一灣兩市三縣要加強協作,實現區域間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努力創造“三門灣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