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縣提出“三門灣次經濟圈”發展戰略,取得進一步發展,8月底寧波市咨詢委成立后便把三門灣區域開發作為首個調研課題。9月7日下午,寧波咨詢委副主任張金康率領調研組到三門縣調研三門灣區域發展建設情況,與三門縣相關領導就“三門灣次經濟圈”進行進一步交流討論。
“一灣三地” 實現優勢互補 創造“三門速度”
三門灣區域是環杭州灣產業帶和溫臺沿海產業帶的一個重要節點,核心區包括寧海、象山和三門,共50個鄉鎮,陸域面積339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040平方公里。在2009年1月份召開的三門縣十一屆三次黨代會上,三門率先提出加快打造“三門灣次經濟圈”。
三門縣委書記李浩,“三門灣次經濟圈”是指在寧波都市經濟圈和臺州都市 區之間形成的具有快速成長性的經濟區域。它有利于三地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增強區域經濟發展的“洼地”效應,擴大接軌“大上海”的疊加優勢,提升區域的整體競爭力。
“打造‘三門灣次經濟圈’是區域共贏之舉,不僅需要三地的通力合作,更離不開臺州、寧波兩市的支持,我們力爭從省級層面推進相關戰略決策。三門這幾年縣域經濟基礎不斷夯實,三地的合作會令三門的發展如虎添翼,三門不會是包袱。”李浩說。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最近,寧波市啟動了南部三門灣發展戰略規劃,著力構建大都市各組團之間有機分工協作、緊密便捷聯系的格局。象山、寧海緊盯環三門灣區域,將其作為長遠發展的戰略后備空間,積極開展相關前期工作。
特別是寧??h著眼環三門灣區域開發,大力推進5.38萬畝的下洋涂圍墾工程,將其定位為寧波市又一個臨港型制造業為主的大型、外向型產業基地,力爭成為實現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的示范。無疑,這一切傳遞著一個謀求合作的良好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