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海灣,與如日中天的廣西北部灣相比,位于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的浙江三門灣,在很長時間里幾乎是個靜悄悄的海灣。尤其是夾在溫臺沿海產業帶和環杭州灣產業帶中間的臺州市三門縣,在三十年的經濟大潮中幾乎被甩到一個死角里。與同為靠海的玉環比較,三門明顯居后;而同處三門灣的象山、寧海兩地早已躋身全國百強縣。
“當前,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不斷加快,溫臺沿海產業帶規劃深入實施,三門灣戰略地位愈發凸顯,打造三門灣次經濟圈是大勢所趨。”2009年1月,在三門縣黨代會上,該縣率先提出加快打造“三門灣次經濟圈”。這個承載著三門、寧海、象山三地共識的夢想,正在因三門人的強烈意愿拉開海洋經濟的序幕。
從區域發展走勢看,新一輪長三角區域發展加速推進,溫臺沿海產業帶已上升至浙江省的戰略層面。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甬臺溫鐵路、象山港大橋相繼建成,沿海高速公路即將開工,環三門灣區域成為杭州灣產業帶和溫臺沿海產業帶的重要節點,是寧波都市經濟圈南延和臺州都市區北拓的交匯區,而兩圈集合正需要打通三門灣這個“發展斷層”。
從產業優勢看,三門、寧海、象山三縣經濟規模總量雖不大,但一些支柱產業成長性較好,其中船舶制造業蓬勃發展,整個區域在建的造船企業如果全部建成投產,將會形成600多萬載重噸生產能力,年產值將達到上百億元,將成為浙江省除舟山以外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
從產業集聚態勢看,三縣電力、能源、汽車、鋼鐵、船舶、海洋裝備、高新技術、機電、電子、工藝品、橡膠、聚氨酯等產業星羅棋布。三門濱海工業新城、寧海經濟開發區、象山經濟開發區、環杭州灣產業帶、象山產業區等規模初現。
打造“三門灣次經濟圈”是區域共贏之舉,在臺州、寧波兩市的支持下,三縣正通力合作,一體規劃,一個起點更高的新海洋經濟帶快速突起。而作為“三門灣次經濟圈”的首倡者,三門縣這塊曾經的短板因其強勁的后發優勢正成為“戰略推進者”。
海岸線長227公里的三門,是浙江省海水養殖第一大縣,被命名為中國青蟹之鄉。境內可建大型核電廠兩座、大型火電廠兩座、大中型潮汐能電廠和抽水蓄能電站多個,終期裝機容量達2000余萬千瓦,是中國電力能源的新坐標。目前,三門核電一期正式開工,火電項目已獲省政府批準,國內最大的健跳潮汐電項目意向簽約。境內大小島嶼122個,有“海上仙子國”之美稱。其中被稱為“千洞島”的蛇蟠島正在打造經典海島休閑旅游度假區。集休閑、觀光、深加工為一體的六敖北塘2萬畝現代農業園區已列為浙江省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創建點……
近年來,三門經濟發展迅猛,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連續幾年位居全市第一,被譽為“三門速度”,浙江以及全國的大型企業紛紛入駐三門。
海開三門,灣納百川。在近日舉行的第四屆三門中國青蟹節上,本報記者見到了許多大佬級的浙江企業家,他們結伴而來可不是為炒青蟹,而是來為其新型產業轉移搶灘。在中國經濟紛紛轉型的當口,三門灣,正成為浙江經濟騰籠換鳥的新飛地。